電子元器件鹽霧腐蝕測試行業解決方案?
作者:海達儀器小編 | 瀏覽次數: | 發布日期:2025-10-30 11:58:02
基于HD-E808-90鹽霧試驗機的技術參數與功能特性,針對電子元器件及其防護涂層的耐腐蝕性評估需求,制定以下專業解決方案:

一、適用范圍與測試對象
適用元器件類型:
連接器與接插件:USB接口、排針、端子等
半導體器件:IC芯片、晶體管、二極管的外殼封裝
無源元件:電阻、電容、電感及其端電極
模塊組件:傳感器模塊、電源模塊等集成組件
應用場景需求:
評估元器件外殼封裝材料的耐腐蝕性能
驗證元器件引腳或端子表面鍍層的防護效果
測試電子組裝件的整體環境適應性
滿足汽車電子、航空航天電子等領域的準入認證要求
二、核心測試能力配置
多元鹽霧試驗模式:
中性鹽霧試驗(NSS):試驗室溫度恒定35±1℃,噴霧溶液pH值6.5~7.2,適用于常規元器件的質量驗證
酸性鹽霧試驗(ASS):試驗室溫度35±1℃,溶液pH值3.1~3.3,用于模擬工業酸性大氣環境
銅加速乙酸鹽霧試驗(CASS):試驗室溫度50±1℃,pH值3.1~3.3,針對高可靠性要求的電子元器件
精準環境控制特性:
溫度穩定性:均勻度≤2℃,波動度≤1℃,確保不同批次樣品測試結果的可比性
噴霧量精確控制:1.0~2.0ml/80cm²/h(16小時均值),符合國際標準要求
壓力精準調節:1.00±0.01kgf/cm²,保證鹽霧在元器件表面均勻分布
三、電子元器件專屬測試方案
表面處理類型測試配置:
鍍金端子/引腳:推薦采用CASS試驗,參照標準ASTM B368,測試周期通常為24-96小時
鍍錫元器件:適用NSS試驗,參照標準JIS H8502,重點關注錫須生長情況
塑封器件:建議采用ASS試驗,參照標準ISO 9227,評估材料抗腐蝕能力
樣品準備與安放規范:
- 預處理要求:使用異丙醇清洗元器件表面,避免指紋和污染物影響測試結果
- 支架配置使用:
· V型支架適用于貼片元件、小型模塊
· O型支物棒可用于懸掛連接器或引線元件
擺放角度調整:通過平面分度架將樣品調節至15°-30°傾斜角度
防干擾措施:確保元器件間保持適當距離,避免腐蝕產物相互影響
關鍵參數設置實例:
案例:連接器銅加速鹽霧測試
試驗模式:CASS連續噴霧
試驗室溫度:50℃
飽和桶溫度:63℃
噴霧壓力:1.00±0.01kgf/cm²
測試時長:根據可靠性要求設定(如48h、72h等)
四、結果評估與判定體系
主要失效模式分析:
鍍金層:觀察底層鎳腐蝕情況,評估"黑鎳"現象
鍍錫層:檢測錫須生長長度及分布密度
塑封材料:評估封裝開裂、變色及材料性能退化情況
功能性能驗證:
測試后需進行導通阻抗測量
檢查是否存在離子遷移導致的絕緣電阻下降
評估引腳可焊性變化情況
五、質量管控流程實施
進料檢驗流程:
對關鍵元器件批次進行抽樣
執行24小時NSS快速篩查測試
建立供應商質量對比數據庫
工藝優化對比:
平行測試不同鍍層厚度元器件
對比驗證不同防護涂層的效果差異
為產品選型和設計改進提供數據支撐
失效分析機制:
對現場失效件進行加速鹽霧試驗
重現實際腐蝕模式以進行原因追溯
六、標準化合規支持
設備全面滿足以下電子行業相關標準:
基礎鹽霧標準:GB/T 2423.17-2008、IEC 60068-2-11
汽車電子標準:各主機廠對電子元器件的鹽霧測試規范
軍工標準:GJB-150.11A-2009軍用裝備環境試驗方法-鹽霧試驗
國際標準:ASTM B117、ISO 9227等多項主流國際標準
七、設備操作保障方案
控制系統特性:
采用日本高速中央處理器,支持連續/間斷/手動/自動多種測試方式
全數字多重故障警示保護系統,防干燒,防超溫
多重時間模式(秒、分、時可切換)
最大計時9999小時,滿足長期測試需求
安全保障系統:
安全保障系統:
缺水/超溫/缺相多重保護機制
漏電保護、超載及短路保護功能
八、方案價值總結
通過HD-E808-90鹽霧機的精準測試能力,電子元器件制造與應用企業可實現:
量化防護等級:精確評估不同表面處理工藝的耐腐蝕性能
風險預警:提前發現鍍層孔隙、附著不良等質量缺陷
滿足認證要求:一次性通過汽車電子、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準入測試
提升產品可靠性:為元器件在惡劣環境下的長期穩定運行提供保障
執行要點提示:測試過程中需確保壓縮空氣源潔凈干燥(油水過濾后壓力0.4~0.8MPa),鹽水溶液使用去離子水配制。建議定期校準噴嘴與溫度傳感器,建立設備維護檔案,確保測試數據的權威性與可追溯性。元器件在測試后應及時進行清洗干燥處理,避免殘留鹽分造成二次腐蝕影響評判結果的準確性。
